兒童自然生態展
職場心理學,你懂多少?

職場心理學,你懂多少?

  • 定價:260
  • 優惠價:923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2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我們可以這麼說:「沒有不用心理學的地方。」
  
  當你懂得心理學知識之後,就會發現你的身邊到處都有它的影子,你可以用它來解釋之前費解的現象。道理很簡單,只要是人,就有心理活動;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有心理學。
  
  心理學到底會對我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不僅僅是職場技能,可以讓你在職場中佔盡先機,更能讓你為自己構築健全的心理狀態,解除心理疾患,避免在職場競爭中輸在心理環節上。
  
  從求職到升職,從初入職場中的心理治療,從揣摩老闆心理到同事交往心理,從識人之術到交際中的心理效應等等,職業生涯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將為你一一解讀,並且提供應對之道。幫你關愛呵護心靈,朔造完整自我,享受快樂職場、成功職場,是本書衷心的期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嘉安


  雙子座資深自由撰稿人,對人的性格研究、命運歸宿和歷史軌跡,有多角度、多層面的觀察。其著做廣受眾多讀者的喜愛。

  本書章節簡潔易懂,讀者可以最輕鬆的閱讀方式,在最短的時間汲取作者的研究心得。
 

目錄

前言    7

第一章  善用心理效應,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10
首因效應—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      11
近因效應—最新感知力量大      15
暈輪效應—耀眼光環帶來偏見   19
刻板效應—青桔子一定是酸的   23
設防心理—人們需要安全距離   27
投射效應—以己推人未必合適   31
互補效應—優勢互補克己之短   35
定勢效應—「想當然」容易犯錯誤  39
吸引定律—你能得到你想要的   43

第二章  掌握求職心理,找到池塘釣大魚  47
自卑心理—找不到職場「制高點」  48
盲目心理—求職失敗的心理大敵      51
浮躁心理—操之過急不切實際   54
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理想與現實的激烈碰撞   58
患得患失心理—讓你舉棋不定無所適從 61
畏懼心理—讓你自信喪失面試失敗  63
攀比心理—陷入「高處不勝寒」的尷尬處境 67
「零報酬」心理—信心與無奈的體現     71

第三章  初入職場之中,要懂得心理調整  75
大學畢業生的「上班恐懼症」   76
入職前的心理和角色轉換    79
初涉職場:樂觀對待第一天      83
沒人教你,自己留心學習    86
懷才不遇也要有心理因素    89
上班族當心「假期綜合症」      92
越過「職場休克期」    96
不要成為「大嘴巴」    100
以感恩之心面對一切    103

第四章  調節工作情緒,融入快樂的職場  107
心理焦慮—自己嚇唬自己    108
心理抑鬱—生活索然無味    112
心理恐懼—四處蔓延的不安全感      115
心理依賴—長不大的孩子    119
心理急躁—無法平靜的心靈      123
心理憤怒—小心傷了自己    127
心理孤獨—你不是一個人    132
心理羞怯—人應欣賞自己    136
心理快樂—讓工作變輕鬆    140

第五章  揣摩上司心理,和老闆共赴成功  144
女上司常見的心理  145
男上司常見的心理  149
上司容易出現「黑色情緒」      154
上司的「冷暴力」心理 158
上司征服下屬的心理    162
雞蛋裏挑骨頭的心理    166
上司最容易出現孤獨的心理      170
透過眼神看穿上司的心思    174
上司嫉賢妒能,下屬含而不露   178
揣摩上司心理,並非為了拍馬屁      182

第六章  與同事交往時,應注意心理問題  186
阿Q心理—忽略心機,自我安慰      187
從眾心理—不是錦上添花的上策      191
酸葡萄心理—好人緣的最大「絆腳石」 194
拉幫心理—依賴與埋怨就此落根      198
渴望被尊重的心理—最基本的相互心理需要 202
爭功心理—桂冠並不總是你的   206
渴望「鶴立雞群」的心理—小心「鶴離雞群」   210
冷漠心理—並非事不關己    214
老好人心理—距離才能產生美   218
調整心態與討厭的人共事    222

第七章  透過言行洞察,洞悉對方的心理  226
透過心靈之窗洞悉對方 227
他是否直視你的眼睛    231
「眉態」百出,心理各異    235
談吐之間透露出的心理 239
解密不同打招呼方式的心理動因      243
面對讚美心理活動有差異    248
他是怎樣坐著的?  252
那些「出賣」說謊者的舉動      257
從「小動作」看對方的心理      261
面部表情是無聲的語言 266
 

前言
  
  競爭太激烈,工作不好找;老闆很挑剔,升職不容易;壓力總太大,後院老起火;墨水不夠用,前途太渺茫……身在職場中的我們每天都是牢騷滿腹,也許你會抱怨,也許你想過跳槽,也許你想過去接受培訓……那麼,你有沒有想過學點心理學?
  
  職場心理學,你懂多少?或是你根本就不懂?
  
  我們可以這樣說:「沒有不用心理學的地方」。確實如此,當你懂得一點心理學知識之後,就會發現你的身邊到處都是它的影子,你可以用它來解釋許多之前費解的現象。道理很簡單,只要是人,就有心理活動;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有心理學。與人共事、共處,管人或者被管,哪一樣不需要點技巧?
  
  當知識快速更新要求你不斷掌握的時候;當上司要求你在很短時間內,完成很多工作的時候;當你每天都要加班,丈夫(妻子)出差,孩子又生病的時候;當一批年輕人進入公司,和你競爭某項工作的時候,你只有兩種選擇:衝上去和退一步,你義無反顧地認可了前者,便不斷自我加壓,即使早已不堪重負……
  
  公司中存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下屬對上級授權的誤解;同事之間互不信賴;領導方式偏誤引起工作氛圍不和睦等等,身在其中只覺得心理疲勞;當業績突出職位升遷時,壓力同時也加倍遞增;當升遷名額再次旁落時,你感到被人忽視的壓抑,對工作目標充滿迷惘……
  
  這是你現在的狀態嗎?無處不在的壓力和競爭讓你根本逃避不了心理問題。專業調查結果顯示:九三%的在職者受「壓力」、「抑鬱」、「職業倦怠」等職場心理因素困擾;五四%的被調查者渴望得到心理諮詢,但從未嘗試過;八○%的職場人士意識到「職業心理健康」會影響到工作。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壓力大,使人的心理時常隨著相關外在、內在的變化而改變。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進行著心理活動,而所進行的心理活動是否正確與有益,是值得注意與重視的一個問題。心理素質好的人適應性強,能迅速積極應對;反之,部分人採取了消極,負面的應對方式。
  
  也許你很聰明也很理智,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你的心理活動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心理學知識,以實現自己心理活動的科學化和最優化。
  
  心理學的知識到底會對我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不僅僅是一種職場技能,可以讓你在職場中佔盡先機,更是一種內在的生命的素質,讓你為自己構築健全的心理狀態,解除心理疾患,避免在職場競爭中輸在心理環節上。
  
  職場中,當你和老闆、客戶、同事打交道時,你們雙方就是在做心理上的較量,瞭解對方的心理特徵,就能變被動為主動;面對工作中的壓力和緊張,明白該怎麼做會讓你心理更健康。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本書會告訴你。
  
  從求職到升職,從初入職場中的心理調整到職場老手的心理治療,從揣摩老闆心理到把握客戶心理再到同事交往心理,從識人之術到交際中的心理效應,從自我情緒調整到職業創傷修復,職業生涯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我們都一一為你解讀,並且提供應對之道。幫你關愛呵護心靈,塑造完整自我,享受快樂職場、成功職場,是我們衷心的期望。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546969
  • 叢書系列:Concept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5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善用心理效應,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心理效應是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和任何規律一樣,它具有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意義。因此,正確地認識、瞭解、掌握並利用心理效應,在我們的社會交往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首因效應—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

 
一位心理學家對大學生應聘者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兩個大學生都做三十道題中的一半,但是讓大學生甲做的題目儘量出現在前匙五題,而讓大學生乙做的題目儘量出現在後十五道題,然後讓決策者對兩個大學生進行比較:誰更聰明?結果發現,決策者認為大學生甲更聰明。這就是心理學講的首因效應。
 
我們都知道在人際交往中要注意第一印象。所謂第一印象,是在短時間內以片面的資料為依據形成的印象,心理學研究發現,與一個人初次會面,四十五秒鐘內就能產生第一印象。這一最先的印象對他人的社會知覺產生較強的影響,並且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著主導地位。
 
心理學家給第一印象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專業名詞,叫做「首因效應」。「首因效應」體現在先入為主上。這種先入為主給人帶來的第一印象是鮮明的、強烈的、過目難忘的。對方也最容易將你的「首因效應」存進他的大腦檔案,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雖然我們也知道僅憑一次見面就給對方下結論為時過早,「首因效應」並不完全可靠,甚至還有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差錯,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還是會下意識地跟著「首因效應」的感覺走。所以說,我們若想在人際交往中獲得別人的好感和認可,就應當給別人留下良好的「首因效應」。
 
實驗心理學表明,外界資訊輸入大腦時的順序,在決定認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視的。最先輸入的資訊作用最大,最後輸入的資訊也起較大作用。大腦處理資訊的這種特點是形成首因效應的內在原因。
 
首因效應本質上是一種優先效應,當不同的資訊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人們總是傾向於重視前面的資訊。即使人們同樣重視了後面的資訊,也會認為後面的資訊是非本質的、偶然的,人們習慣於按照前面的資訊解釋後面的資訊,即使後面的資訊與前面的資訊不一致,也會屈從於前面的資訊,以形成整體一致的印象。在生活節奏的現代社會,很少有人會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瞭解、證實一個留給他不美好第一印象的人。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